高中生小王喜欢读书,并保持一定的阅读量。可是长时间的阅读,并没有给他带来大的改变和提高,对此他颇感困惑:不是说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吗?我读了,为什么没有进步呢?
类似小王这样的苦恼,很多同学都有。他们勤奋上进,坚持阅读,付出了时间、精力和金钱——不能说完全没有收获,但和他们期望的相比,还是相差甚远。
阅读没有带来能力上的显著增强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4个步骤,其中“重复运用—反馈修正—形成习惯”最重要
要回答这个问题,得先了解知识的类型。
一般来说,知识分两类:软知识和硬知识。
软知识,指能够更新思想观念,重新梳理认知的知识,如各种学科的基础理论。这类知识学习之后,通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硬知识,指技能知识。实实在在地教你怎么去做,如手工制作和烹饪。这类知识学习之后,效果立竿见影。
这两类知识学习起来各有难易,但从接触到转化为自身能力,过程大致相同,而且都只有在完整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,知识才会内化于心。否则,读过的内容无非是“到此一游”,匆匆来又匆匆走。
无论软知识还是硬知识,想把它们转化为能力都有4个步骤。
步骤一:知识输入
学习的渠道很多。你在公园坐一下午,留心周围人的言谈举止,也能学到东西。但这里说的知识输入,不是这种,而是最平常的知识输入——阅读。凡是学生都有阅读体验:学习软知识,背诵理论要点;学习硬知识,记住操作步骤。
知识输入离不开记忆和背诵。可是死记硬背常常被人诟病,究其原因是方法不恰当。比如,学习英语,单纯地背诵单词就不如连同句子、段落一起背诵作用大;锻炼口才,大声背诵肯定要好于心中默念。可见,记忆和背诵不是千篇一律的,而要根据目的采取合适的方法。
步骤二:思考理解
课堂学习也好,自我阅读也好,如果只是让知识填鸭式地进入脑海,不思考不理解,只记标准答案,这对能力的增强不仅无益而且有害。要想避免这种情况,就需要主动思考,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。其实,这样做也更容易理解知识和记忆知识。
要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,就要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。看一篇文章,不是看完就完了,而是看完要思考、总结它所表达的思想。这种思考、总结,会帮助你更好更快地掌握文章内容。
这好比在驾校学开车,教练教你从一挡挂到五挡,你照做了却不知为什么。你想:反正挂一挡就能把车开走,那以后我开车一直挂一挡好了。但如果你知道挂一挡、五挡的原理之后,就不会在开车时一直挂一挡,而是会根据路况,选择挂不同的挡来开车。
另外,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理解,所谓“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。而同一个人看同一本书,十年前看与十年后看,感受也大不相同,因为阅历增加了,看问题的角度、深度也不同了。
当你对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,就不会再拘泥于条条框框。
比如制作海报。刚学习时,你会严格按照书上的ABCD步骤一步步去做。但是当你经过思考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,可能用ACD步骤就把海报做出来了,而且更节省时间。
又比如,你需要知道一栋楼的高度。你可以实地测量,可以查找图纸,但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询问大楼的管理人员。
思考、理解,会让你发现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。这时,你就不再是书呆子了,而是学会了灵活多变地运用知识,来达到目的。
步骤三:建立知识架构
看懂一篇文章,得先会认字。同理,想掌握一门学问,必须建立相关的知识架构。
建立知识架构的有效形式,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想交集。
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想交集,指用旧知识帮助记忆、理解新知识。知识与知识之间,并非完全独立。乔布斯说,当初他就是学习了美术书法课,后来在创造苹果手机时才有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灵感。
受过高等教育的人,一般都有自己的知识架构,所以他们学习新知识时更容易触类旁通。
如果你还没有建立起知识架构,就要主动、有意识地去积累,从背诵、理解做起,直到输入的知识量能够帮你搭建起一个知识架构。
步骤四:重复运用—反馈修正—形成习惯
记忆有其自身规律,而重复是必不可少的。
重复运用知识,不仅能够帮助理解知识,还能帮助深入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,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架构。而这,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重要手段。
学习一个新知识后,刚开始练习时,大脑会输出很多能量。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,大脑对此越来越熟悉,就不会再分配那么多能量了。比如学钢琴,一开始手指不听使唤,练习起来非常吃力。一首简单的《小星星》,弹上一天也不熟练。后来,你每天练习,反复弹奏,手指渐渐有了记忆,只要把手放在琴键上,不用多想,《小星星》就能自如地流淌出来。
这是硬知识的重复。
至于软知识,比如观念性建议“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世界”,应该怎么重复运用呢?可以这样:以前遇到问题,伤春悲秋、不断抱怨;现在遇到问题,提醒自己要微笑应对,主动作为——或踢球或看电影或找人聊天,总之,想方设法转移注意力。开始,也许你会不自在,但只要坚持,心境自然会发生改变。
在重复运用知识期间,一旦发现某个步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,就应该停下来,想一想问题出在哪儿,然后制订可行性方案,来进行修正。
持续练习一段时间后,你对这个知识的运用已经不用花费太多精力,甚至变成了下意识的操作,不用思考就能做出反应,那么恭喜你,你学到的这个知识就真正地转化成能力了。